男士能够娴熟驾驭毛线和织针令人惊叹,
更令人啧啧称叹的是,
他还创立了一个手工编织毛衣品牌
“潘华尔姿”
弃高薪工作,
用织毛衣创业、带动就业,
登上央视节目。
这些令很多织友羡慕或者无法实现的梦想与成就,
下面通过一篇文章来了解,
了解品牌创立人「潘锐彬」背后的故事。
日前,一个用“面条织毛衣”的视频引发关注,大家纷纷点赞,还有人留言:“让我想起小时候穿妈妈织的毛衣的日子。”没想到的是,这双灵巧的双手背后,
竟是一位男性,他的名字叫潘锐彬。“我可能是抖音上第一个发布手工针织毛衣视频的男性。”
一个男孩子,整天织毛衣,引来了不少非议。很多人不理解,嘲笑他是“娘娘腔”。然而,就是这位“织男”,在2010年放弃了高薪工作回乡创业织毛衣,不仅让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还带动了当地50多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谁的童年里还没有一件手织毛衣?】
潘锐彬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新衣服,每逢秋冬季节到来,母亲就会为他织几件厚厚的毛衣过冬。“那时大家都穿毛衣,有时候小伙伴们会聚在一起,比较谁家的毛衣织得好看。我们当时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妈妈织的毛衣最好看。”
看着母亲织毛衣,耳濡目染,潘锐彬6岁时就已经掌握了织毛衣的针法,10岁就能和邻居阿姨一起织毛衣了。
“我很享受织毛衣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我也喜欢在织毛衣的过程中大家聊聊家常的感觉。”
【辞职回乡,创业织毛衣】
大学毕业后,潘锐彬去了一家外企做日语翻译,工作待遇优渥。然而,他对织毛衣仍念念不忘。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织毛衣逐渐被机器所替代。但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机器织的毛衣千篇一律,没有温度。人织的毛衣是有灵魂的,每一件毛衣都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追逐自己织毛衣的爱好,潘锐彬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嘲笑,毅然辞去日语翻译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专职织毛衣。因为没钱租店面,他就把自己的卧室当作工作室,1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在潘锐彬的精心运营下,他的订单逐渐增多,原有的1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已经满足不了他,他就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三楼的铁皮房,购置了一张新的桌子。夏天的广东特别热,顶着太阳晒的铁皮房,仿佛就像一个巨大的烤炉一样。即使条件如此艰苦,潘锐彬也坚持下来了。
或许正是被潘锐彬的诚心与品质所打动,他工作室积累的客户越来越多,毛衣的销量也跟着上来了。此时,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于是,他就开始找自家附近的阿姨们一起织。这些阿姨有些是以前跟母亲一起织毛衣的同行,有些是小时候一起织毛衣的老邻居。潘锐彬一边向阿姨们学习织毛衣,提高自己织毛衣的技术,一边浏览一些时尚杂志、报纸、网站,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以前织毛衣都要向自己的工友请教,现在从样式、花纹到尺寸,都是我设计好后,交给她们加工。我负责整体设计,她们负责产出,我们每个人各司其职。”
刚开始,潘锐彬的生意还算过得去,但随着销量的增加,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一件毛衣从生产到发货,需要经过配线、绕线、制定尺寸、算针数、编织、藏线头、缝扣子、缝花朵、水洗、晾干、整烫,最后才能再包装发货,整个环节大概需要30-40天的时间,而基本上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人才能完成。于是即便有再多的订单也只能排队生产,有些客户就因此而流失,生意就开始变得不好做了。
【让手织毛衣成为时尚】
2013年到2014年,潘锐彬的事业陷入低谷。那段时间他的生意一直很惨淡,这让潘锐彬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正当潘锐彬消沉之时,一次和其他网店老板的交流给了他启发。
“那时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网店有不少缺陷,最致命的就是,照片拍得特别丑。”
从那以后,潘锐彬开始重视照片的拍摄,他去深圳联系了几家专业的摄影公司,请专业的模特来拍摄效果图,为了节省费用,他自己也会当模特。随着不断摸索学习,潘锐彬网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但潘锐彬并不就此满足,他一直在尝试把手织毛衣和时代潮流结合起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注册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发布了几条关于手织毛衣的视频,没想到大受欢迎。于是,他开始用心经营短视频账号,不仅发布手织毛衣教程,也发布类似“面条织毛衣”的趣味视频。
“我不希望织毛衣这项传统手工艺,以后就躺在博物馆里,我希望手织毛衣也能成为一种时尚。”
“一个男生还能织毛衣?还织得这么好看?”
抱着这样的好奇心,围观潘锐彬视频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年初,潘锐彬还被央视节目组邀请登上《开门大吉》,尼格买提在节目上向大家推荐他的手织毛衣。
(视频>>>点此查看《开门大吉》 20190311 巧手人生)
潘锐彬火了,手织毛衣重新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但质疑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个男生怎么织起毛衣了?”
“不伦不类的”“不务正业”
“娘娘腔”“不男不女”。
刚开始,潘锐彬也会十分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但是看着那些阿姨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唠唠家常、织着毛衣,网上的那些戾气在此刻也烟消云散了。他觉得这一切都值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儿时的美好时光。这些阿姨,有的是织毛衣工龄几十年的技术员,藏着高超手艺,例如会织复杂到头疼的鱼鳞花纹、几十股线共同编织的竖条纹等。
一件重工的手工毛衣,在潘锐彬的店铺中能卖出三四千元的高价,不少阿姨编织一天能赚40-100多元。
“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通过织毛衣——这件大家以为只有女孩子才能做的事情,不仅改善了我家里的经济条件,而且我们村这些原本被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被我用了起来。”
“我们村的这些阿姨们,不仅不用外出务工了,而且还能在家赚钱,带小孩陪老人,我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因此得到了改善。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很平凡但又很伟大的事情。”
“我觉得不必去在乎网上的谩骂,如果因为这些声音而改变自己的初衷,那就太不值得了。我希望社会能再多一点包容,少一些偏见。
我真心希望,中国的这项传统手工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因为它不仅是一门技艺,它更是我们儿时的温暖与回忆。”
原标题:他辞去高薪工作回乡织毛衣,不仅带动了就业,还登上了央视节目
图文来源:生活周刊(lifeweekly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