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羊绒市场发展近况调查

作者: 时间:2011-06-01 05:52 栏目: 编织资讯 - 世界手工新闻 阅读:10127

中国羊绒市场发展近况调查

  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止,加工能力严重过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一个产绒大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羊绒加工大国和制品出口大国。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造成了加工能力的急剧膨胀,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我国羊绒年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2800吨激增至98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而加工能力比产量膨胀得更快。目前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多达2600多家,无毛绒分梳能力突破2万吨,除加工国内全部原绒外,蒙古、俄罗斯等产绒国的羊绒也大多流进我国进行加工;羊绒深加工能力达到年5000万件,而国内外市场每年的总需求不足2000万件。

  多头出口,以量取胜,压价竞销,害人害己。

  我国羊绒制品出口数量是一种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并没有产生质的飞跃。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国羊绒产品缺乏品牌。尽管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羊绒衫有3/4是中国产品,但真正挂中国牌的不到20%。我们有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却没有品牌优势,在国外注册的商标太少,申请专利的技术太少。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学会在国际市场上营销无形资产,保护知识产权,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优势资源赚取外汇。更为严重的是,国内羊绒企业几乎完全依靠代理商出口,形成多头出口、以量取胜、压价竞销。大家为了接单创汇,将利润水平压低到了最低程度,有时不得不亏本履约。而外商则趁机联合压价,坐收渔利。

  原料掺杂造假和制品的假冒伪劣反复出现。

  每遇市场疲弱之时,羊绒原料和羊绒制品的价格越跌越低,质量反而越来越好;每当羊绒紧俏之时,羊绒原料和羊绒制品的价格越涨越高,质量却越来越差,掺杂造假和假冒伪劣等现象比比皆是,形式各异。

  缺乏行业自律,无序竞争,内战不断。

  国内羊绒企业多年来习惯于在动荡起伏的绒市上投机取利,各自为战。成品少时,大家抢购原料,互相挑价,大打原料战;成品多时,大家又互相压价,竞相倾销,大打市场战,羊绒市场无序竞争最终损害整个羊绒产业的整体利益。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力量不足。

  羊绒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是羊绒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有效途径,但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羊绒制品抗起球性差的难题没有根本解决,虽然已经有企业将纳米技术等应用于羊绒产品,但没有形成大批量的生产。要占领和扩大国内外羊绒市场,提高羊绒制品生产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必须加大技术及产品创新,以减少市场风险,大力提高中国羊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羊绒制品出口价格。

  环境保护问题。

  山羊吃草根、吃树皮,是破坏植被的罪魁祸首。所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畜牧大国都不养山羊。前几年,羊绒加工企业的增加,刺激了农牧民饲养山羊的积极性,使山羊数量剧增。出现了山羊过量养殖,加重了草场负担,使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近几年的沙尘暴,使人们增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以后羊绒的发展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是肯定的。因此,山羊进行舍饲圈养,退牧还草,是中国近年来出台的又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山羊实施圈养,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山羊的有序发展和羊绒市场的稳定,但羊绒的质量会有所下降

相关标签: 山羊绒 羊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