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开司米披肩

作者: 时间:2016-09-09 13:08 栏目: 编织资讯 - 品牌故事 阅读:46290

西方文学名著《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家除对于她娇美的面容和优雅的身段的细致描绘,也描摹了她的精美衣着,从镶边到褶皱,事无巨细,最惹眼的还是她“长能及地的开司米大披肩”,从故事最开始拍卖遗物时提到开司米大披肩,后面又多次提到,对于深爱编织的人更是容易注意到这一点,而这个开司米披肩到底是什么来历?在茶花女偿还债务时还可以拿来典当,它到底有多矜贵?

1473424727.57d2ad57840e4,w_600.jpg

  《茶花女》插画

小仲马在描写玛格丽特不俗品位和奢侈生活的时候,不惜笔墨描写了她的开司米披肩,展现这件当时的热门单品的流行程度和昂贵价格。书中玛格丽特与她的同伴“穿的是时髦服装,披的是开司米披肩,大门口还有华丽的四轮轿式马车在恭候”,令那些贵妇人也相形见绌,心生艳羡。玛格丽特平日不喜招摇,“冬天披着一条开司米披肩,夏天穿着十分淡雅的长裙”。

1473424728.57d2ad583f276,w_600.jpg

(俄文版《茶花女》插图,图中玛格丽特身披开司米披肩)

开司米(cashmere)最初指的是克什米尔地区的手艺人织造的织物制成的披肩,这种织物用山羊表皮层的细绒捻成的毛线织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羊绒。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时期,西欧的美女们追逐着巴黎的时尚,褪去厚重的胸衣和裙撑,穿上了轻薄飘逸的薄纱裙。然而欧洲的气候并不怎么体恤这些女士的爱美之心,以至于很多人得了风寒、肺痨等呼吸系统疾病,披肩成了兼具装饰与保暖功能的最佳搭配。当时的披肩材质各异,有薄毛织物、薄地织金物锦、白色丝绸等,但是最受推崇的便是来自克什米尔地区的开司米披肩。当南征北战的拿破仑军队将开司米披肩带到巴黎的时候,这种轻薄美丽的织物顿时受到了上流社会妇女的欢迎,于是大量的开司米披肩被出口到以法国和英国为主的欧洲各地,成为餐厅和舞池的靓丽风景。据说作为当时的时尚icon,拿破仑的约瑟芬皇后拥有三四百条的开司米披肩。

1473424728.57d2ad582216c,w_600.jpg

(十九世纪开司米披肩,藏于英国V&A博物馆)

1473424728.57d2ad584c74c,w_600.jpg

(十九世纪初开司米披肩的不同佩戴方法)

1473424727.57d2ad57d15f9,w_600.jpg

(披肩是19世纪的时尚女子不可缺少的装备)

1473424728.57d2ad58a7ef4,w_600.jpg

即使在纺织品价格日趋低廉的今日,相对于其他面料,羊绒依旧可以算得上价格不菲,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更是如此,其价值可与珠宝相媲美。当玛格丽特穷困潦倒的时候,她便是“卖掉了马车、开司米披肩,当掉了首饰”,以此还债。约瑟芬皇后的开司米披肩每条价值1.5万到2万法郎不等,据小仲马在书中描写,玛格丽特的一对钻石耳环价值四五千法郎,可见羊绒披肩价逾黄金,可与高档珠宝相媲美。羊绒的矜贵之处在于品质卓越而产量低下,它轻薄柔软,又顺滑美观,可塑性强,再加上上佳的保暖性,至今没有任何一种面料能够与之媲美,而一头山羊一年生长梳理出来的羊绒,只够织一条围巾,且高品质的羊绒只产在极寒地区的山羊身上,其中又以颈部和腹部周围的最优,也无怪乎羊绒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1473424727.57d2ad57d18af,w_600.jpg

现在人们说起羊绒披肩或是羊绒围巾,恐怕第一反应就是大不列颠的苏格兰格子围巾。而在开司米披肩刚引入欧洲的时候,流行的纹样并不是苏格兰格纹,而是涡纹图案(Paisley),这种来自于东方的华丽优美的图案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十分盛行。由于价格昂贵,产自克什米尔的开司米披肩只有少数人才消费得起。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生产制造的羊绒产品作为克什米尔羊绒披肩的廉价替代品开始进入市场,配合当时开始从苏格兰往英格兰蔓延的苏格兰格纹风潮,逐渐将克什米尔的羊绒披肩取代,形成了自己的产业。


延伸阅读:

“沙图什”披肩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