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退休老人用毛线编织叹为观止的中华民族特色玩偶

作者: 时间:2019-11-09 18:29 栏目: 编织资讯 - 编织达人 阅读:16276


爱手工,爱编织

现居苏州平江街道大儒巷社区的卫振英,从小就喜爱手工,最先是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编织、缝纫和刺绣等手工艺,爱上编织是因为母亲的一位好友,当时她以编织毛衣为生,而卫老师在空余时间会帮她一起编织,久而久之编织成了卫老师的爱好,一编就是几十年。

6 (10).jpg


姑苏好人

卫老师自2015年为偏远地区困难留守儿童编织“妈妈牌”毛衣,曾一个月织10件毛衣,平均3天完成一件,因颈椎问题不再能自己编织时,依然坚持公益编织或者自费为孩子们购买冬衣,于2018年第一季度被评为“姑苏好人”。

6 (1).jpg

变废为宝,旧毛线织玩偶

最初卫老师觉得把旧毛衣扔了太可惜,便将拆解下来的旧毛线织成玩偶,退休后也有更多时间与精力用来琢磨这门艺术,日复一日的编织中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6 (2).jpg

毛线编织传统文化

从小就喜爱看四大名著的卫老师,第一件立体人偶作品便是“西天取经”,而且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用这种“一技之长”塑造各种中国文化形象。自2015年至今已塑造出诸如“哪吒闹海”、“貂蝉拜月”、“断桥相会”、“昭君出塞”、56个民族娃娃、水浒传人物108将等等,实令人叹为观止。

6 (3).jpg

为最大程度地还原经典人物形象,卫阿姨不仅翻阅大量资料图册、大街小巷寻找适合的材料,还特地学习了网购。制作时,一次不行,反复编上四五次的也有,选材方面,比如做李逵,毛线太黑不行,发灰也不行,必须有点红,带点血色,找不到适合颜色的情况下用三款毛线混织在一起,如此调出黑中带红的效果。每一款作品从选材料至制作尽是各种大费周章。

6 (9).jpg

说到做这些人偶的初衷,卫阿姨表示,希望用自己“一技之长”,能为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1573323782.5dc70406dd6f9,w_600.jpg

1573323782.5dc70406d7973,w_600.jpg

1573323782.5dc70406e39d8,w_600.jpg

1573323782.5dc70406eeecc,w_600.jpg

1573323744.5dc703e01901a,w_600.jpg

中华民族娃娃编织作品集

1573323744.5dc703e025287,w_600.jpg

卫振英与一百零八将

1573323761.5dc703f14ca4b,w_600.jpg

1573323761.5dc703f15399e,w_600.jpg

1573323761.5dc703f1596b6,w_600.jpg

1573323761.5dc703f166677,w_600.jpg

1573323761.5dc703f16d600,w_600.jpg

1573323761.5dc703f1735dd,w_600.jpg

1573323761.5dc703f17c39b,w_600.jpg

1573323761.5dc703f184137,w_600.jpg

毛线编织林冲


(内容整理自:看苏州、搜狐、美篇https://www.meipian.cn/c/1405259)

相关阅读